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使用说明:1、自主探究供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2、合作探究供随堂完成,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一、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围绕中心,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学习重难点:1、文章的结构安排。2、揣摩语言的深层含义。二、自主学习:1、知人论世: 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18.5.5 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41 年大学毕业。从 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至 1883.3.14 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 41年。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背景知识:1883 年 3 月 14 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 17 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 1844 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 40 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 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13、悼词本文是一篇悼词。悼词是对死者的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当然具有演讲词的一般特点。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象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为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手段是语言,媒介是感情,目的是感召听众。演讲词总体来讲,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好的演讲词,决不会只局限于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