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寄欧阳舍人书一、读准字音撰(zhuàn) 衋然(xì) 追睎(xī) 滞拙(zhì zhuō)屯蹶(zhūn jué) 魁闳(kuí hónɡ)二、辨识通假(1)则必铭而见之(同“现”,显现,表彰)(2)至于通材达识(同“才”)(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同“蓄”,积蓄,富于)三、一词多义(1)恶(2)一(3)犹(4)虽(5)故(6)所以(7)见(8)观(9)与(10)乎(11)之四、词类活用(1)则必铭而见之(名词用作动词,写铭文)(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名词用作动词,写文章)(3)则不受而铭之(为动用法,为……写铭)(4)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耀,表彰)(5)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6)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形容词用作动词,考订)五、古今异义(1)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今义:不依赖别人。(2)苟托之非人古义:不合适的人。今义:不属于人应有的。(3)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4)于众人则能辨焉古义:一般的人。今义:指很多的人。(5)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古义:两个词 ,“ 以”为“用来” ,“ 为”指“写作”。 今义:指认为。(6)而世之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六、文言句式(1)则与铭乎何有?(宾语前置句)译文: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2)其将安近?(宾语前置句)译文: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吗?(3)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宾语前置句)译文: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不给 ( 他 ) 写。 (4)嘉言善状,皆见于篇。(状语后置句)译文:美言善行的人 , 都能在碑铭中见到。 [资料链接]庆历四年,曾巩致书欧阳修,请他为祖父曾致尧作神道碑。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庆历七年,作者29 岁。 [文本鉴赏]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先大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文本深读]1.本文实为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但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章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