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文学阅读与写作——散文本单元五篇课文属“文学阅读与写作——散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把握形象、领悟情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诵读体会散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散文的审美鉴赏能力。针对这五篇课文,我们需要反复品读,鉴赏语言艺术,体会语句含意,评价作品的审美取向,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优美的语句或段落,对其进行审美鉴赏。适时点拨学生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议论散文两篇》生活中,我们对太多的事物熟视而无睹。我们看惯了天空,浑然不觉宇宙的幽深;我们看惯了流水,全然没有“逝者如斯”之感。不是因为自然万物的玄妙,而是因为我们懒于运用本该“深思熟虑”的大脑。 “门”和“窗”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谁曾留意过其中蕴涵的哲理?当我们打开钱钟书的散文《窗》时,我们会为其睿智而惊异;当我们阅读莫利的《门》时,我们会为其哲思而心服!《菱角的喜剧》“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是橘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生物的生长有其一般的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既掌握其一般性的一面,又要了解其特殊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可以帮助我们领悟这个道理。《渐》听,那滴答流逝的钟声;看,那季节忽然又换。这都是时间。时间真是个谜: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散又最宽广,最不受重视又最宝贵,渺小与伟大都在其中诞生。时间又很玄妙:无涯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 皆由其构成。它既公正而又让人徒感无奈: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我们该怎样把握“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瞬间人生?我们又该怎样珍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鱼 书》是什么让唐代的大诗人张籍这样忐忑不安?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什么让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这样痴痴地期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又是什么让明代的游子袁凯这样归心如箭?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是书信,是那承载着亲情、爱情与乡情的书信。但这美好情感的使者正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朋友,你还写信吗?《随笔二则》1942 年,抗战到了紧要关头,可现实中的一些人“只凭着神圣的抗战的名字做那些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