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七单元教学情境设计之孔子的育人“智慧”一、观水育人,体悟智慧1.孔子是智慧的化身。朱熹就评价他是“德配天地,道观古今”,是“万古师表”。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呢?自由读课文3到9自然段,看看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孔子的智慧?2.出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一段,默读写批注。逐句品赏:(1)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引导学生联系曾学过的课文《长江之歌》来理解“哺育、乳汁”,联系古诗“不尽长江滚滚来”体会水的奔流不息。由水对一切生灵的无私奉献,体会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智慧。(2)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瀑布也好,山泉也罢,水总是往低处流,很谦虚;能屈能伸大丈夫,水也有“东坡雪松“的智慧;孔子一贯主张和为贵。(3)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联系歌词理解水的志向,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联系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来理解水的志向,孔子说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让我们读出水刚强的一面。(4)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万物入水,都会还他干净纯洁的本来面目,牺牲了自己,却纯洁了别人,众生平等,无论高贵低贱,贫穷富有,只要愿意学习,人人都能享受教育,这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智慧。3.同学们,孔子由水作了许多生动的比喻,这一段还有一个省略号呢?谁能按照孔子说的句式再说一说。4.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为什么说起这些呢?孔子通过自己对水的领悟来启发弟子做人,这是托物言志,喻之以理的智慧。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论水,在原文中只有41个字。对比朗读古文和课文二、嬉戏言志,启迪智慧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其实,在这篇文章里,体现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还有很多地方再读读全文,到文章里找一找。(1)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智慧。(2)孔子把学生带到泗水河畔,以天地为课堂,以流水为教材,教育他的弟子学做真人。三、总结拓展,延展智慧1.孔子的智慧就是这样博大精深,这12个成语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见贤思齐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2.孔子的智慧远不止这些,难怪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发表这样的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3.我们就是21世纪的主人,为了祖国的复兴,让我们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吧。4.推荐两本书课后阅读:《论语》《孔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