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赠诗四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而这一类诗歌,就是“酬赠诗”。美字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赏美文边官柳宗元王茂长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这一景观,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 815 年)。这年唐代宪宗皇帝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区域,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株,种植草药,修建船只。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竟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实干家。他教沙塘人栽柚子,他给柳江人打水井,他帮瑶山人觅草药,至今文艺界蕴承着他的书法艺术,文学界借鉴着他的文学造诣;医学界验证着他的神奇发现;他有资格在中国历史上有一辉煌席位。他出身官宦门第,然而凭着他的谦逊好学,聪明才智,21 岁即考得了进士,置身于治国安邦实践场上。在坎坷仕途路上,视贬谪为动力,视坎坷为财富;视边疆开发治理为己任;把百姓的脱贫致富视为目标,把国家的安定团结视为目的。正由于此,他不留恋京城内地,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在坎坷崎岖的道途上。他丝毫不觉得是被贬被谪被罚而来的,他无丝毫垂头丧气、消极怠慢的表现。事实上,朝廷和官府的说客们,在动员他赴任边境时,也决不讲他是贬谪而去的。柳宗元顾不得这么多,对此也无所谓。不管是湖南的邵州永州,还是广西的柳州,都是需要自己大显神才的地方,愈僻远、凄凉、冷落,愈是他高兴去的地方,他要把被遗忘的角落催醒激活,因那里百姓更苦、治安更差,边境的江山更要稳定、更要发展与开发。正如他把广西灌县的清秀明澈的冉溪定为“愚溪”一样把自己当为“愚人”,甘心情愿地超越常人置身贫境之中,这对他是解脱,是安慰是幸福。他如一只忙蜂,在短暂的时间内,做了许多兴利除害的事情,他在柳州的几年内,竟写出了那么多光辉耀世的散文和书法艺术之作,超负荷地做出了那么多前无古人、后世无双的令人敬佩流泪的业绩。毫无疑问,正是恶劣环境,动乱社会,朝政腐败才把为数不多的清官廉吏凸现出来,才成全和造就一代文豪巨匠和艺术大师。柳侯公逝世后,他的灵柩由他的朋友河东人氏裴行立悄悄由广西跋涉数月行程数千运回山西运城家乡的,安葬费用是由他的朋友解囊支付的,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