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孟子见梁惠王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动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被称为“亚圣”。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之后“退而与万章之徒,著《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一、注音叟________ 庶人________万乘________ 弑君________二、解释词义见交夺而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不远千里而来 ____________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____________苟为后义而先利 ____________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四、分析句式类型以何利吾国 ____________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____________不夺不餍 ____________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__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王何必曰“利”?____________。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________,________。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答案:一、sǒu shù shènɡ shì二、见:动词,拜见 动词,见面 代词,“见”前面的名词是“见”后面的动词的受事者,译为“我”或“他” 助词,表被动 名词,看法 通“现”。交:副词,互相 副词,并,一起 名词,交往的人名词,指盟约 名词,交界夺:动词,夺取 动词,强行改变 动词,耽误而:连词,表修饰 助词,表限制语气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连词,无意义 连词,表转折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 名词的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