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品一、作者简介(1)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 400 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杜甫,详见《蜀相》。(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因不赞同王安石变法,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府、徐州知府和湖州知府。在地方任上体恤民情,修堤救灾,广为民众所拥戴。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彰显出超凡脱俗、飘然不群、孤云野鹤般的个性。(5)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出身。二、背景展示(1)《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天宝年间王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是他在辋川居住时记录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