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江城子学习目标:1 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 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课型:讲读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方法: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备注一、导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是郭沫若为济南大明湖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中引用“铁板铜琶”一词是用以说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要说辛词的风格,这里就不能不先提到苏轼。这是因为联中“大江东去”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在这首词里,词人开篇就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气势之磅礴,格调之雄浑,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为宋代豪放一派代表人物。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苏轼就是一个豪放派的词人?(不能)我们说或豪放,或婉约,只能从这个词人的作品风格判断,提到豪放诗人,我们又要想到另一个人物: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就是这样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也能写出“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二、介绍《江城子》写作背景。苏轼的妻子王弗在 16 岁时嫁给苏轼,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三、整体感知。1.师朗诵,带着感情,将学生引入情景。2.生齐读,师点拨、纠正。四、内容分析。(一)分析上片。分析:这首词的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那么词的上片是不是直接写梦?(生答:不是)作这首词的时候,王弗已经去世多久了?(十年)十年来苏轼有没有停止对妻子的思念?(没有)十年来痛苦的思念,是感情铺垫,正因为“日有所思”,才有了下片的“夜有所梦”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的时间,不算短,可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人生处处是离别,故而就会有离别后的思念。也许异地之别的思念还会有再次相逢的期盼,如今,却是生死相隔,逝者对人间是茫然无知了,而生者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两茫茫”,写出了苏轼面对生离死别无限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