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造。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所谓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捉“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在写作时经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并且努力捕捉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颖的文章来。另外,认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捕捉“动情点”》主要讲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捉“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及角度。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