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课 六国论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弊在赂秦(lù) (2)暴霜露(pù)(3)洎牧以谗诛(jì chán)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暴霜露 通“曝”,暴露(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毋”,不要(3)当与秦相较 通“倘”,倘若,如果(4)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思厥先祖父:他 ( 们 ) 的 (2)举以予人:拿(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除(4)奉之弥繁:更加(5)始速祸焉:招致(6)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8)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完好(9)洎牧以谗诛:及,等到(10)胜负之数:天数,命运(11)终继五国迁灭:随着3.古今异义(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其”,代词,它;“实”,副词,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爷爷。(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连词,表示另提及一件事。(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今义: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5)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6)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4.一词多义(1)速(2)兵(3)故(4)非(5)为5.词类活用(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援,动词作名词,援助;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3)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后退。(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6.文言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定语后置句。(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省略句。(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省略句。(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7)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7.翻译句子(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译文: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熄灭。(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而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文:等到燕太子丹用 ( 派遣 ) 荆轲 ( 刺杀秦王 ) 作为 ( 对付秦国的 ) 策略,才招致祸患。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