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平“语”近人[习大大语]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 80 周年庆祝大会暨 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经典释义]典出:《荀子·大略》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能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释义: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解读:荀子在这段话里提到了三种人,“君子”“学者”和“仕者”。古人讲“学而优则仕”,学者是很可能转化为仕者的,但是无论学者还是仕者,要达到君子的境界,并不容易。荀子认为,君子出来做官,应该让君王的声誉更好,同时也减少治下百姓的民生愁苦。如果做不到这点,还占据官位,那就是欺骗;没有做官的能力还享受丰厚的俸禄,无异于盗窃。因此,官员应该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百姓做实事,真正做到“不负所学”。国学经典自 勉1.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赏读] 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赏读] 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以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赏读] 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也就是说事在人为。诗海拾贝晚 春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赏析】 此诗所描写的是郊游即目所见,绘出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图”:春将归去,所有植物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那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化作飞雪。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之印象。本诗拟人手法运用得特别传神。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