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1页
1/13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2页
2/13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3页
3/13
六国论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的关系角度欣赏古代散文,通过提要钩玄、沉思力索与反复诵读、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文气、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散文与诗歌相比,篇幅相对较长,形式上约束较少,其外在表现或整或散,或缓或急,而以“散”为多数散文的基本特征。“散”,不是散漫杂乱,既无章法,又无生气和血脉,而是在多姿多彩的表现中,有充沛的思想情感贯注其中。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不见经营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与情感逻辑,值得欣赏玩味。“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动。而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以下途径:一是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从而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二是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其辞与法”(张裕钊《与吴至甫书》)。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流程。作者的神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则由音节字句寻求神气。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把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感受来得迅速集中,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规模体势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则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这样阅读比专靠分析研究,在感受上跟作品会契合得更深一些。第 20 课 六国论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3.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宋仁宗嘉祐元年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 22 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名声大噪。据说苏洵 27 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苏洵的政论文写得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0课 六国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