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03 3、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技巧提炼 这一类型鉴赏题的解答技巧是: 1、明晰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2、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1、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 相思) 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元代高利贷盛行,利本相等。这支小令以“少债”为喻。这样写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把相思之苦写得具体化。②显示出了相思之苦的沉重。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1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客为主)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