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常家施舍的高妙素材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常家施舍的高妙素材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常家施舍的高妙素材_第2页
2/2
常家施舍的高妙 到山西榆次旅游,有个地方是游人不可错过的,那就是常家戏楼。 常家戏楼位于车辋村北常后街北侧,宽达 25 米,进深 160 余米,共 3 门 4 进,上下两院一祠堂。漫步其间,石雕、砖雕、木雕、廊檐、门饰、摆件、挂幅、窗棂、门楼、影壁、彩绘、布局,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有中国民居“第一祠堂”之称。而精美的常家戏楼,就藏在祠堂中间。戏楼建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涂金抹银,满眼可见飞禽走兽,戏文人物,花鸟虫鱼,故事传说,无不栩栩如生。 戏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 年)。这一年,也是中国古代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史书记载,其时全国遭受 300 年不遇的大旱,时间长达 3 年之久,尤其是山西受灾最严重,全省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真正是饿殍遍野,哀鸿满目。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理所当然影响到晋商的商业,富可敌国已有 800 多人口的常家首当其冲。常家不仅捐出赈灾白银 3 万两,还在街头广设粥棚,施舍救济穷人。与此同时,常家还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建戏楼。 山西人是“抠门”的,常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常家向来以诗书传世、勤俭持家为家风。清康熙四十年(1681 年),八世祖常威只身前往张家口行商,为了节约开支,他沿途以占卦解决食宿的花销。后来,常家虽富可敌国,仍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后人不忘节俭。常家祖上在自己的厢房门楣上放置了一幅别有意味的彩色雕刻,画面上是一行赶路的,先是坐轿的,然后骑马的,跟着骑驴的,最后推车的。常家自比骑驴的,意思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常家将始祖创业之初所用之物,如独轮车、鞭杆、扁担、柳筐等物,视为传家宝,供于神堂庙内,以教育家人,永远不忘艰苦创业、俭朴养廉的传统美德。平时,常常是一个咸鸡蛋就饭,一吃就是四五顿。晚间必灭火烛,每晚有专人查宅。上镇赶集,自家带干粮,蹭进饭馆,赔个笑脸,要碗白开水,吃得蛮香。常家规定,每逢年节,无论老少都要在总号的财神庙内,向神像下供的一条扁担、两条麻绳、两个箩筐叩头。除夕晚上,各家必须吃小米粥,以此为号规,200 多年从未间断。每月逢初一、十五才能动荤腥,说是为了信佛,其实更为了节俭。所以,当地有谚语戏称:“常家蚊子叮不出血,饿得老猫不上梁。” 就是这个把一分钱掰开当几份用的常家,居然在大灾之年建戏楼。并郑重对外宣布,只要到工地上搬一块砖,捡一片瓦,就供一天的饭。其实,盖戏楼是常家作为救济乡里穷人的一种方法。同乡的许多人平常还是过着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常家施舍的高妙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