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之歌关于列宁最后著作的对话 Y 列宁的最后著作,特别是“列宁遗嘱”,是近来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我国已出版了《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四十三卷,里面刊载了大量有关文献。你能把“遗嘱”同第四十三卷的材料联系起来谈谈吗? Z“列宁遗嘱”的说法并不科学,不过半个世纪来都这么叫了,我们也就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借用一下。不过这留在后面谈,我倒想先从方法论谈起。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个基本的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这在列宁的后期思想中尤为明显。 Y 愿闻其详! Z 大家知道,布尔什维克党在夺取政权以前一直是鼓吹国内战争的党,但是一旦夺得政权,它就不再鼓吹国内战争,而成了鼓吹国内和平的党,它需要一个安定的局面。一九二一年八月五日,列宁在给米雅斯尼柯夫的信中指出,不懂得口号的这种转换的人“至少是很可笑的”。(《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第 84 页)《论合作社》一文中有个词过去意译作“文化建设”,这次校订改译作“文化主义”了。列宁说,如果不是因为国际关系,“我真想说,我们的重心转移到文化主义上去了”。 Y“文化主义”?过去没听说过,是什么意思呢? Z“文化主义”俄文是 Кyлътуpничeство,按照苏联科学院出的四卷本《俄语词典》的解释,这是“俄国革命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派,企图以单纯的文教活动取代争取人民利益的真正斗争”。这在革命前当然是一种空想,但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列宁却把“文化主义”提到了首位。 Y 这倒是颇有启发的。依此类推,对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也可以这么说吧! Z 是的,列宁说的合作社正是革命前在俄国到处可见的那种消费合作社,所以列宁说是“曾被我们鄙视为做买卖的合作社”。 Y 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对这种合作社的作用评价是很高的,甚至说过,“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Z 但是在革命前列宁对那些企图通过合作社来改造现代社会的所谓“合作社会主义”的批判是很严峻的,认为那是“彻头彻尾的幻想”。问题就在于,列宁把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时有个基本前提,这就是工人阶级已执掌了政权。 Y 对了,布哈林也是据此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他也是以政权问题业已解决作为前提的。 Z“国内和平的党”、“文化主义”、“合作社”、“长入”等等新提法,都有一个前提,即政权问题业已解决,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后来批判所谓长入社会主义理论时,往往无视这个前提。脱离具体历史条件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