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1页
1/7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2页
2/7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3页
3/7
推荐作品一、作者简介(1)苏轼,详见《新城道中(其一)》。(2)魏禧(1624—1681),明末清初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并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著有《魏叔子文集》。二、背景展示(1)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签判。嘉祐八年(1063)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陈慥因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两人感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写下了这篇散文。(2)《大铁椎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因为不知道侠客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魏禧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述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侠客大铁椎的故事。课文名句(1)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方山子传》(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方山子传》(3)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方山子传一、中心主旨本文为方山子立传,抓住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写他少年的意气风发和晚年的闲适安贫,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二、写作特色1.奇特的构思。苏轼此文之“奇”,首先表现在构思上,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籍贯、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出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起而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如春蚕吐丝,终而如秋蝉脱壳。2.奇妙的语言。作者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而有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如“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一个“适”字正刻画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没有一点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涵着多少人生沧桑与感慨!如第四段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