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成功的创业故事 养殖创业故事 1 农民工创业养殖牛蛙的三步跳轨迹 一位打工返乡的农民工凭着养蛙“三步跳”,奇迹般地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养蛙大户、“创业明星”。他就是宜黄县冠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邓贵顺。 从“泥工师傅”到“改行养蛙” 1984 年,19 岁的邓贵顺高考落榜回到家乡——宜黄中港乡邹坊村。像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拜师学习泥工技术,熬满三年学徒期,他带着一把泥刀,外出闯荡打工。福建的莆田、浙江的金华等地方,他都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 20 多年,却始终难以实现他致富的愿望。 2024 年邓贵顺在浙江温州打工时,连续半个多月都没有找到活干,坐着等活干的时候,他思考起来,这样凭气力挣钱还常常没事做,不如像温州的许多农民一样,自己创业当老板。一天,他突然看到电视荧屏里播出一条“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棘胸蛙致富”的广告。他眼睛一亮,被那投资小、见效快的广告所触动,于是带着盘缠千里迢迢到张家界去拜师求艺,学习养蛙的技术。 从“试着养殖”到“公司经理” 2024 年 7 月,邓贵顺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终于掌握到了科学繁养棘胸蛙的技术。回家后,创业心切的邓贵顺便在依山傍水又靠近公路的地方,选好一块地盘,作为创业养蛙基地。他投资兴建了一栋平房,根据科学养蛙的要求,在屋内修建了繁殖室、蝌蚪养殖池等,并根据棘胸蛙的生活习惯,科学保持着蛙池内的水温,自配饲料,日夜养护着 150 对种蛙。这些种蛙产卵后,他精心孵化繁殖成蝌蚪,再培育成商品蛙。天道酬勤,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养殖,到 2024 年秋他成功繁育出售商品蛙 250 公斤,获利润 4 万余元。池内的种蛙留存数有 1500 多对,蝌蚪有 2 万多尾。 挖到“第一桶金”后,邓贵顺看到了养棘胸蛙致富的曙光。为做大养蛙业,2024 年底,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邀请本乡龙岗村村干部李冠平投资入股养蛙,并成立了“宜黄县冠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有了 20 多万元资金投入后,邓贵顺将蛙场周边的4 亩多田地长期租赁下来,砌起了围墙,修建了大门和办公场所,对原有的养殖场地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从“独闯富路”到“带富一方” 花香引得蜂蝶来。邓贵顺养棘胸蛙成功的消息在当地传开后,到他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养蛙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面对求他“传经送宝”的村民,邓贵顺没有忘记曾向师傅许下的“要带动村民们养蛙致富”的诺言。2024 年春开始向本村及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