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2 人的起点 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2 人的起点 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_第1页
1/6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2 人的起点 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_第2页
2/6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2 人的起点 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_第3页
3/6
良知【画面描述】 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寓意点评】 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第 1 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3)搏而跃之(使动用法,使……跳起来)第 2 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古义:以 ( 之 ) 为,让 ( 它 ) 成为。 今义:认为。(2)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古义:上天生育。今义:天然生成的。(3)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古义:懂得道。今义: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第 3 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良能也(判断句)译文:这是本能。(2)亲亲,仁也(判断句)译文:亲近父母是仁。(3)决诸东方则东流(状语后置句)译文:从东方开了缺口便向东流。(4)无他,达之天下也(省略句)译文:这没有其他原因, ( 因为这两种品德 ) 可以通行于天下。 “性善论”和“性恶论”综观人性论,主要有两个声音,那就是“性善论”和“性恶论”。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而“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给出了善和恶这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答案,并且争论了两千余年未有结果!“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核心观念分别是善和恶,所以何为善、何为恶的问题显然尤为重要。经思考后不难得出,自然界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弱肉强食——所谓欺负弱小而畏惧强者,并不算是恶,但若是放在人类社会,这就是恶了,所以可以说,人作为自然生物,其本性中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善”和“恶”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类社会中有被普遍认同的心理和行为标准,就是价值观,或称为道德。抢夺,是违背道德的,是恶的;奉献,是符合道德的,是善的。这就是“善”和“恶”,“善”和“恶”体现出各种限制性,具有无常性,也就是说,“善”和“恶”并不是绝对的,而又如何能被视为人的绝对本性呢?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由“性善论”和“性恶论”组成的人性论并非是在认识人性,而是在主张人性。人性论本质上就是人性观。本板块所选的是孔孟关于“良知”的四个章节,主要内容分别是:6.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调节的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7.孟子认为,人有才能和良知是因为仁和义是通行天下的。8.孟子认为,人无有不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2 人的起点 良知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苏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