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学习目标】1. 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学习重点】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知识链接】作者介绍: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 年 12 月 7 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 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 年 8 月 29 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 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 1935 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 1936 年 1月 1 日《文学》第 6 卷第 1 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 1936 年版的散文集《闲书》。【基础过关】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煮茗( ) 蛰居( ) 亘古( ) 晕头转向( )赭色( ) 绿林豪客( ) 正月( ) 槎桠( )剥花生(bāo) 夹层( ) 中间( ) 夹衣( ) 煊羊肉( ) 剥花生米( ) 蛰居( ) 曝背( )闽粤( ) 赭色( ) 远阜( ) 湖沼( ) 2.解释下列词语。(1)蛰居: (2)野人的篱落:(3)丰腴: (4)碧落:(5)远阜: (6)冬霖:(7)直截了当: (8)恣意:3.选词填空。(在正确的选项前划钩)(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 的情调。(A、明媚 B、明净 C、明朗)(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 ,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A、萧条 B、肃杀 c、凄凉)(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