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全文结构,掌握本文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2、 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 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课时】 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验收1、 给下列字注音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 霎时 ( ) 弥望 ( ) 斑驳 ( ) 渺茫 ( ) 点缀( )2、 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 ,字 ,号 。1928 年出版散文集 ,朱自清是 、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是“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二、初步探究1、 初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重点朗读。2、 小组讨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3、 认识“通感”。(讨论课后练习第二题)4、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当堂背诵。三、细节研讨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荷塘的?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 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参见《同步学案》第四用心 爱心 专心1页)3、 本文的写作背景四、知识卡片比喻:比喻又叫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喻可分为: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甚至不用比喻词。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请试着找出本文出现的比喻句并分析。四、作业1、背诵 4—5 自然段 2、完成同步学案的相关练习。用心 爱心 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