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词中精品──周邦彦《苏幕遮》欣赏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大词人,其《苏幕遮》清新雅淡,浑若天成,于周词中别具一格。历代文人咏荷词举不胜举,但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看似信手勾勒淡淡的几笔,却令人叹为观止,成为独步词坛的经典之作。此词作于夏日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在鸟雀欢快的吱喳声中,作者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雨后风荷,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的一切多么像江南家乡的景色啊,然而,“故乡遥,何日去”,一种久客京华的羁旅思绪萦绕心头。全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并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上下片联成一片,融情入景,不着痕迹。实为宋词中上佳之作。而写荷数语和轻舟归梦处,更是全词的神来之笔。上片以叙事写景为主,短短 31 个字,传送了丰富的信息量,给人以充分的想像余地。宿雨初收,圆润的荷叶,有的浮在水面,绿净如玉盘初拭;有的亭亭玉立,婉媚如美女出浴。橘红色的初阳照临荷塘晓风吹过水面,荷叶在微风吹拂下,婀娜摇曳,微微颤动;随着荷叶的颤动,荷叶上的水珠便如晶莹的明珠在碧玉盘中滚动着,闪烁着。在阳光的作用下,越来越小,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何等活泼清远的意境!要把它十分生动地表现出来,用绘画是很难办到的,即使借助于现代电影技术恐怕也很难完全办到 。然而《苏幕遮》的作者只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寥寥数语,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这不得不令我们为之惊叹。特别是一个“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了风荷亭亭出水的袅娜丰姿。王国维称之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卷上),这是极为恰当的评价。为了体会其妙处,我们不妨将它和其他词人的写荷词来对照一下。我们举被称为“其高处,有美成所不及”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的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写的《念奴娇》上片为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白石调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描写荷花又是“风裳”“水佩”,又是“玉容”“冷香”,还有“红”“翠”“嫣然”等,可谓浓艳之至。然而荷花本身的形象和丰采却在那些艳丽的词语的掩蔽下模糊了,使人产生雾里看花之感。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苏幕遮》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作者能洗净铅华,用洗炼的笔法,清新的语言,既写出了荷之形,又传出了荷之神。虽然此词所咏是无花之荷,但其韵致又何减于姹紫嫣红。顺便提一下,胡云翼《宋词选》等一些书中认为周邦彦写的是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