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 杜甫心影之唐诗无讳素材

高中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 杜甫心影之唐诗无讳素材_第1页
1/2
高中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 杜甫心影之唐诗无讳素材_第2页
2/2
《登高》鉴赏 阵阵秋风,送来山猿的长啸,在高迥的天空回荡。清澈的水,细白的沙石,飞鸟正来回飞翔。四顾群山,无边无际的落叶,发出萧萧的声响。山下长江,惊涛澎湃,滚滚奔向前方。正当此时,一个满头白发的诗人,历尽艰难,满怀苦恨,独上高楼,凭栏眺望。面对眼前的景象,他的感慨,该是多么深沉,多么凄怆!那凄劲的风声,澎湃的涛声,飘落的叶声,哀惋的猿声,从空中吹来,在江中轰响,从林中传出,在峡中回荡,一齐涌入诗人耳中,涌入诗人胸膛,又怎能不汇集他的心声,组成一曲悲壮的乐章? 代宗大历二年(767)深秋,杜甫在夔州登高凭眺,四顾苍茫,悲歌一曲,以诉衷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在这首诗中,包含了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凄凉,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怆,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高亢。 首联每句各写三景,如画卷一幅,尽收眼底景象。颔联前后均用叠字,似琴曲三复,唤起诗中精神。颈联沉郁顿挫,从时(百年)空(万里)两个方面,表达诗人心情。杜甫家在洛阳,如今寓居夔州,故说“作客”;自从离开长安,颠沛陇右,流滞蜀中,历时多年,故说“常作客”;洛阳夔州,远隔千山万水,故说“万里”;这种他乡作客的飘零之感,在暮秋格外强烈,故说“悲秋”;而在此时,能够排忧解愁,惟有登高望远而已,故说“登台”;常恨亲朋不见,形影相吊,故说“独登台”;如今老年体衰,故说“多病”;眼看一生就这样在贫病潦倒中度过,故说“百年”。宋人罗大经说这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久客则历尽艰难,换得满头白发;甚至连借酒浇愁,也因多病潦倒,有所不能。尾联语甚凄楚,意极沉痛。 这首诗前二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二联写登高感慨之情。其景,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景;其情,是浸染了当地客观景色的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咏三讽,味之不尽”(陆时雍《诗境总论》)。今人罗宗强评说此诗:“秋日登高,悲从中来,叹一生之困顿潦倒,于是对景抒怀。但是景却是壮阔的景,风声、猿声、落叶声,全都汇合到滚滚涛声之中,以强烈的节奏在流动;落叶飞扬,江鸟盘旋,江水奔流,一切都是动的,以回旋起伏的节奏感在流动。声和色,都在流动中表现出壮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 杜甫心影之唐诗无讳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