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案 人教版_第1页
1/109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案 人教版_第2页
2/109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案 人教版_第3页
3/109
一 祝 福[教学目标]一、知能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情节结构以及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4.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二、德育目标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课时安排] 4 课时。[教具准备] ppt 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小说的一般知识;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梳理旧知识:(展示课件)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 1924 年 3月 25 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 6 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三、研读课文:1.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序幕 写祝福景象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 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案 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