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辅导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式初中数学几何辅导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式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 5.4《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 的探究及证明过程。 2、能应用定理 1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渗透类比、化归的数学思想和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究与制造欢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定理 1 重要地位和证明的复杂性,确定重难点为: 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 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 的证明。 四、教学过程 ㈠点燃思维火花、引入新课(3 分钟) 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选择以旧孕新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现有一张三角形玻璃 ABC, 不小心打碎了,只剩下∠A 和∠B 比较完整(如图)。假如用这两个角去配制一张完全一样的`玻璃,能成功吗? ㈡实验猜想,证明过程(20 分钟) 猜想结论 问题情景出现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能成功,有的学生认为不能成功,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提出不妨试一试。于是,动手实验:现在,已量出∠A =60°,∠B =45°,请同学们当一当工人师傅,在纸片上作∠A=60°,∠B=45°的 ΔABC,剪下与同桌所做的三角形比较,讨论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你有哪些发现?在小组内沟通。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启发点拨。学生经过画一画、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在小组合作基础上,讨论沟通,可能得出下面结论: ①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② 两个三角形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③ 通过度量后计算,得到三边对应成比例。 ④ 通过拼置的方法(方法如图的三种之一,让学生演示拼置方法),发现这两个角形可能相似。 此时,老师鼓舞学生大胆猜想,得出命题: 猜想: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分析证明,形成定理 (1)提问: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的猜想在任意情况下都成立吗? 让学生体会到:需要证明。进而让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 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