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核心制度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2、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3、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4、首诊医师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5、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6、对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7、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8、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9、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10、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11、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12、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13、急诊科严格限制以“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预检分诊时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14、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15、查房是医疗工作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培养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各级医务人员应自觉参加,严肃对待。16、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每周查房1-2次。17、住院医师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18、对于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19、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作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等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20、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并请上级医师签名。21、节假日期间病房应安排值班人员。各医疗组每天至少保证一名住院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查房,值班住院医师每天要进行病房巡视,注意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上级医师保持联系。22、查房时,各级人员应合理站位,查房医师在患者右侧,以便体检。23、查房时出入病房应根据年资或职称依次入、出病房,以保证查房秩序。24、会诊是指两个以上专业医师共同对疑难病症提出诊疗意见。25、院内会诊包括院内常规会诊、全院会诊及院内急会诊。26、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27、常规会诊,会诊医师一般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全院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或由上级医师随后到达现场处理。28、常规会诊一般须经主管医师提出,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后方可实施。29、常规会诊应在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30、对于因会诊不及时触发的医疗纠纷,按照医疗纠纷(事故)相关规定处理。31、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本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得独立承担值班任务。32、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班换班者,须经科主任同意后在《医师排班表》上注明。下一班医师未到,上一班医师不得离开岗位。一线医师值班期间如因公必须短时间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以保证联络。33、临床值班医师原则上次日晨会交接班后照常参加本组查房、手术等日常工作,结束后方可休息。节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