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 05 教学练习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 05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案例_练习_课文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训练要求: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三、重点难点: 1、读写重点: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2、难点释疑: 被捕这一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被审这一段,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衣着、眼镜、头发和神态,含蓄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胸怀。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沟通自学情况。 1、注意多音字。(待、夹)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娱乐:本课指使人欢乐。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 (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脉络。 请根据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 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 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 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四段(30-33 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课文第 1 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 (第 1 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第 1 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李大钊遇害是 1927 年 4 月 28 日,距写文章时已有 16 年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 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②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③模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