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中学 2010 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二、辛亥革命【内容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要求】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考试说明】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的成立;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考点解读】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1905 年;地点:日本东京;(2)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机关刊物:《民报》;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意义: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武昌起义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地点:湖北武昌;背景: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队伍迅速壮大;思想基础: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军事准备: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革命形势成熟。经过: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结果:成功。影响: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1912 年 1 月 1 日;地点:南京;(2)中华民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首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年法: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 年为民国元年。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参议院;颁布时间:1912 年 3 月;颁布者:孙中山。目的: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民主共和。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