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基因的概念;使学生明确 DNA 的两个基本功能;使学生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涉及到生化知识较多,而学生的生化知识基础还不能适应,因此是本章及本节的难点,但它是学习遗传规律的基础,应下功夫突破。 Α.〖教学重点〗 中心法则 Β.〖教学难点〗 染色体、DNA 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及其与氨基酸、碱基的联系。【教具准备】 ①“DNA 控制生物性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磁性模块; ②“二十种 AA 密码表”挂图。【教学过程】 Ⅰ.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子女所以象父母,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 DNA 复制了一份传给子女的缘故。那么,DNA 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研究指出,生物的性状是同基因控制的。 Ⅱ.新课讲授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概念从基因与 DNA 的关系看: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看: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看:基因是控制性状遗传的功能单位,生物性状是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NA 的基本功能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三种 RNAmRNA:是 DNA 的副本,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搬运相应的氨基酸,识别 mRNA 上的密码。rRNA:与蛋白质一起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NA 与 RNA 比较(回顾《细胞》内容)遗传密码遗传学上把 mRNA 中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排列顺序,叫做“遗传密码”。应指出:AUG、GUG——起始密码 UAG、UAA、UGA——终止信号蛋白质合成过程(先用磁性演示块在磁性黑板上进行演示,再总结)转录:由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mRNA。翻译:以 mRNA 为模板,把不同的氨基酸一个个地连接起来,最后,翻译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学上把 D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称为“中心法则”。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切敏(Temin)等人发现在一些 RNA 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出现以病毒RNA 为模板合成的 DNA,叫逆转录。这一伟大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实践意义(结合遗传工程的最新成果,以启迪学生去探求,去思索。) Ⅲ.作业布置 课本 P112 习题。【课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