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天祝一中 王小玲 尚新元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高中生学好哲学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哲学的学习中认为哲学是深奥玄妙的学问,于是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哲学知识以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而且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哲学奥秘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哲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故事则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好办法。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哲学教学中故事的运用。一、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才能唤醒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才会产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哲学教学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上课时就有兴趣听课,从而能吸引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量变与质变”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于是他一连吃了六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几个耳光,并责骂到:“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啊!先前的六个烧饼都被我白白地浪费了!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学生听了哄笑起来,在哄笑中,有学生说:“哪有那么笨的人呢?”我说:“像这样的行人可能很少见,但在现实生活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懂得知识的积累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不懂得现代化建设是按步骤、分阶段一步一步实施的,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急于求成,不就类似这样的人吗?由此可见,必须懂得量变与质变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将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二、 故事为纲,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事关教学成败。在教学中如果善于从分析典型事例入手,可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奥的哲学道理为浅显易懂,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有趣,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一框题的教学中,重点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难点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选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