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初一历史半期考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题共40分)1.某同学要绘制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C:学者推断D:史书记载3.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传说、遗址B:化石、遗址C:遗物、记载D:传说、记载4.下列远古人类在同一地方发现的是()A:北京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北京人C:山顶洞人、半坡村人D:半坡村人、河姆渡人5.周朝初年在政治上实行()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6.传说尧、舜、禹时期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7.下列制度中,最终代替了禅让制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王位世袭制8.假如你是西周时的一位诸侯,你受封时,周王会赐给你()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9.山东号称“齐鲁大地”,“齐”“鲁”这一名称源于()A.商朝的部落B.西周的部落C.封的诸侯国D.西周之前的古地名10.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11.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来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汤B.桀C.武王D.盘庚12..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13.山西简称“晋”,你知道“晋”的称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吗()A.西周B.东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4.周武王灭商后,就在今陕西西安定都,当时都城叫()A.镐京B.长安C.阳城D.洛邑15.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16.【题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主要作用是A.阐述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的主张B.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C.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D.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17.【题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A.主张“为政以德”B.按出身贵贱招收门徒C.主张“因材施教”D.以《论语》作为教材18.【题文】被秦王所采用,后来成为秦统一后许多政治措施的理论依据的学说派别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19.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最主要的原因是()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0.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著名的巨大的青铜器和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分别是()A.司母戊鼎、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半坡人面鱼纹陶盆C.司母戊鼎、四羊方尊D.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二、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每小题1分,共10分)21.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和山顶洞人()22.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北京人。23.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是晋文公,葵丘盟会是他称霸成功的标志。24.战国初年,秦、晋、齐、燕、楚、吴、越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25.【题文】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1年,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6.【题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齐国分裂而来27.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28.提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孙子。2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30.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三、问答题。31.连线(把成语与有关联的人物连线每小题2分,共12分)(1)退避三舍A勾践(2)纸上谈兵B晋文公(3)卧薪尝胆C廉颇(4)围魏救赵D管仲(5)老马识途E孙膑(6)负荆请罪F赵括32.【题文】右图人物是享誉海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