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正常心电图1. 平均心电轴的常规测量措施?一般可根据肢体Ⅰ、Ⅲ导联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抽的大体方位:若 I、Ⅲ导联 QRS 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 一 90 度);若 I 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有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此处,还可变化取其他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 I 导联与 aVF 导联以判定之,其成果大体相仿,但并不完全相似。为了获得较精确的检测成果,尚可采用下述措施以判定心电轴。①作图法:可以根据 I、Ⅲ导联 QRS 波群的波幅的实测成果(正向与负向波的代数和),用作图法根据 I、Ⅲ导联的对应幅度处分别作两垂直线相交,即可测得额面平均心电轴角度.② 查表法:较作图法更为简便的措施是按 I 导联及Ⅲ导联正负波幅值代数和的二个数值,从一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对应的额面心电轴。2. T 波的意义。波型特点及正常值? 代表迅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是 ST 段后出现的一种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正常值(1)方向:在正常状况下,T 波的方向大多和 QRS 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 V4 一 V 6 导联向上,aVR 向下,Ⅲ、aVL、aVF、Vl-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 Vl 的 T 波向上,则 V 2 一 V 6 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振幅:在正常状况下,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T 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l0。T 波高度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 1.2—1.5mV 而尚属正常。3. P—R 间期的意义及正常值?P-R 问期为 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状况下,P—R 间期对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倩况下,P—R 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 0.22s。P—R 间期包括激动通过结间束,加上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的时间。若 P—R 间期增长而 P 波并不增宽(在 0.11s 以内),便表达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有过长的停滞。在正常的心率下,成年人的 P—R 间期一般是在 0.12s 至 0.20s 之间.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状况下,其 P—R 间期也许对应地减短。例如成年人的心率,假如每分钟是 l00 次,其 P—R 间期便不应超过 0.19s。如 P—R 问期过短或过长,则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 P 波的形态、P 波与 R 波的关系及 QRS 的宽度,以辨明与否有交界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脱节、预激综合征等4. QRS 波的意义及正常值?代表所有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时间:正常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