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基础结构,灌注桩基础已经日益成为软土地基上工业建筑、高层楼宇、桥梁码头、重型储仓等工程常用的一种深基础形式。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桩基础承载能力和抗变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钻孔灌注桩难以彻底解决桩周泥皮和沉渣之顽症,其优点得不到充分发挥。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能更大限度地节约桩基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有效地增强质量稳定性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由于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可大幅度地提高单桩承载力,因而设计上可以通过减少布桩,缩小桩长或桩径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表明,在不增加桩长和桩径的条件下,后压浆不仅在技术上是可靠的,而且在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程沉降量、降低桩基工程造价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求基础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措施上要落实,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密切注意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因此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施工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和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钻孔灌注桩相关规范介绍❖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 1 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国家其他现行规范和行业标准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现场调查-测量放线及定桩位-配制泥浆-开挖地面表层土埋设钢护筒-检查桩中心轴线-钻机就位及钻进-成孔检查-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砼导管-二次清孔-灌筑水下砼-后压桨-桩成品检测、验收。一、成孔灌注桩应满足下列要求:1、护筒宜选用厚度不小于 10mm 的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 200mm〜300mm,钢护筒的直径误差应小于 10mm。护筒下端宜设置刃脚。多节钢护筒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接头应满足强度、刚度、及防漏的要求,必要时可焊接加肋筋;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护筒顶端应咼出稳定后的承压水位 1.5m;护筒的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