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

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_第1页
1/46
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_第2页
2/46
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_第3页
3/46
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2024 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学习语文对我们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 1. 而 A.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荆轲刺秦王》)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或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五)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 伏尸而哭(《荆轲刺秦王》)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项王按剑而跽。(《鸿门宴》) (六)表结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 (七)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八)表比方,译为“如同”。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B.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间或也作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C.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诗和文言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024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