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必须着眼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把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科学体系,实现训练实战化、科学化、正规化。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报将陆续刊登关于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胡锦涛主席关于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决策,揭示了军事训练的发展规律,确立了军事训练的时代主题,明确了军事训练新的任务和要求,是胡主席关于军事训练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 军事训练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技术形态进步、战争形态演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密切相关。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正是我军适应时代要求,主动进行的战略选择。 转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军事指导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军事训练实践,是确保我军军事训练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军军事训练在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了正确方向,取得了重大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提出了以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为核心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指导我军军事训练的科学理论,为我们认清军事训练的时代特征、把握军事训练的特点规律、推动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以鲜明的时代性、严谨的科学性、丰富的创造性、突出的实践性,为军事训练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转变的直接动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技术不仅决定战术,技术也决定训练。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既决定那个时代的战争形态,也决定那个时代的军事训练形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军事训练也出现了以提高军人个体能力训练为主、以提高合同作战能力训练为主,以及以提高联合作战能力训练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在信息时代扑面而来之时,以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在造就战场数字化、武器智能化、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