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案例案例 1 瑞士钟表业的复兴死神的敲门声 自从 400 多年前第一块瑞士钟表在日内瓦诞生,瑞士这个欧洲中部的山地小国就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几百年间,瑞士表匠的天才发明一次次将钟表技术推向新的高峰,瑞士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世界钟表业的霸主。但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高贵优雅的瑞士钟表却被物美价廉、造型新颖的日本电子石英表打得抬不起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瑞士的钟表出口量从 8200 万块跌落到 3100 万块,近一半的钟表企业倒闭,从业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 19 万人锐减至 3 万多人。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至此,支撑瑞士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瑞士钟表业已是风雨飘摇。为了挽回颓势,以瑞士银行为首的 7 家银行,共同出资收购了 ASUAG 和 SSIH 这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并于1983 年将它们合并为 SMH 钟表集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耶克加盟了 SMH。发现问题一场激烈的辩论在瑞士全国上下展开:是否应当把钟表制造这个国宝卖给日本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制表业关系到瑞士的国家荣誉。哈耶克改变了争论的本质,他说:“我们能够再次成为世界第一。但银行家嘲笑他,他们说:“如果你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同低工资的日本人竞争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哈耶克发现,工资不是主要的问题。要想在美国以 107美元出售一块手表,在瑞土就必须闻 35 美元生产出来,而其中劳动力成本只占 20%。事实上,从瑞士到美国发生的运输成本,大部分对日本企业也问样存在。并且,由于运输距离更远,日本企业的运输成本甚至比瑞士还要高。为了检验他的理沦,哈耶克设计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市场测试。 “我们造了三种完全相同的手表,”他说。“第一个说是瑞士制造”,第二个说是,“日本制造”,第二个说是“香港制造”。我们把它们分别定价为 110 美元、100 美元和 90 美元——瑞士的最贵,香港的最便宜。然后我们把它们投放到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商店,并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在意大利,99%的消费者选择‘瑞士制造’的手表,虽然它们与写着‘日本制造’的表是完全一样的。在瑞士本国,这一比率为 97%。在美国东部,选择“瑞士制造”产品的人占65%。在日本,瑞士制造手表的市场占有率是 42%,而日本制造的占有率为 51%。”哈耶克断定,即使日本企业劳动力成本为零.瑞士的手表仍然会有市场。日本正在努力使其产品在价格和销售方式上与众不同。哈耶克的市场测试根示,瑞士的手表企业其至不需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