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对外汉语老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七) [20XX]XX 号(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止)(本模板为 Word 格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调整内容及格式,欢迎下载。) 3.1 宗法制度的概念 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继承法,也是继统法。实行这种继承法,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宗族,家族内部的法律规定,即宗法宗规。在封建社会中是普遍现象,但在开放的民主社会里,是一种礼仪常识。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主要是宗族制度和亲属制度。 3.2 宗族制度 3.2.1 族亲制 三族:父母,兄弟,妻子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儿,孙,曾孙,玄孙 3.3.2.宗亲制 大宗(嫡系)注意,嫡读“笛”音 小宗(庶系)大宗、小宗的关系是君与臣,兄与弟的关系 3.2.3 嫡庶制 一夫多妻的前提下,分嫡妻、嫡子(宗子)与庶妻、庶子。 3.3 亲属制度 亲属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的专门名称是氏族。 五服制(丧服制) 是根据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划分的,所谓披麻戴孝,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 1)斩衰: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衫缘不缝边。为期 3 年。适用于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女为父。 2)齐衰:丧服用粗麻布制作,逢边。为期 1 年。适用于为伯父母,叔父母,祖父母。 3)大功:熟麻布。为期 9 个月。适用于为姑母,丈夫的祖父母,伯父。 4)小功:熟麻布,细工。为期 5 个月。适用于为外祖父母,丈夫的姑母。 5)缌麻:麻布丧服。为期 3 个月。适用于为岳父母,堂伯叔。 4.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 4.1 礼乐制度概述 4.1.1 产生时间 周初,由周公制定。周王朝设置我国第一个音乐机构——春宫。 4.1.2 目的 1)总结商代灭亡的教训; 2)巩固等级社会; 3)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礼仪有别,音乐也有别,加强和巩固了严密的宗法制度。 4.1.3 产生原因 1)群体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 2)远古祭祀的需要。 3)约束社会道德,维护统治尊严的需要。(国家四维:礼,义,廉,耻) 4.2 礼乐的经典著作——“三礼” 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 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4.2.1《周礼》 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 记录周朝各种制度。(原名《周官》,刘歆改为《周礼》) 内容为“六官”:天,地,春,夏,秋,冬 天官主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