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自然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的创新素养。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素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变革,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素养教育的重点。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的自然教学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他们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 21 世纪具有较高素养的人才。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提倡了几十年,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课堂是由老师支配的,老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老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赶紧拉回来,学生独立思考、推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老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制造精神的培育。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老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中提到:“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养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对 21 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 21 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因此,我国把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人认为,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就应当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