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教学勇气读书笔记我这一段时间,始终在读《教学士气》我很感动,这是一部唤醒老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弱点,自己心灵的需要甚至有时候,它帮我治疗了心灵伤痛,提升了人生观念,让我的心对过往不再耿耿于怀,有点儿像毕淑敏所说“心轻上天堂”的感觉。从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根本问题---“自我认同”,尤其是职业的认同。我觉得,这个认同在这个浮躁时代太不简单了,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还“处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期”许多时候老师们渴望的不是“内心领域的关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我也处在这个时期。书中还说“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发生的事,越熟识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所谓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敏锐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内心的教学体验,是否欢乐、是否紧急、是否慌乱、是否享受?假如不欢乐,那么这堂课其实是一种熬煎。洞悉内心本质是老师个人的“自我认同”,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项是职业认同,是否认同自己职业,是职业幸福的关键,也是课堂灵气的关键。同样的事情,也发生的家长身上。我上周开了一次家长会,从中共享了“自我认同”的理念,我说,我们的家长的家庭训练问题本源,也出在“自我认同”上,自我认同的缺乏,导致了各种家庭训练问题的产生,是否认同自我,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都会在于孩子发生冲突是,以家庭训练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家庭训练的低效或者损害。在做进一步沟通中,许多家长陷入了深思。这让我反思我平常的家长会,我发觉,我所说的,大部分是学科要求、管理要求,属于技术层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面的问题,并且会拿“升学问题”来增加家长的压力,即便是谈训练观念,也更多是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效率服务,却很少涉及家长的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同学的内心感受,我发觉,我的教学心肠是硬的,缺少书中所说的“老师心肠软”。但同时也发觉了另外的问题:心灵和技术,究竟哪一个应当更优先?昨晚我去做一个家访,我没有问同学的详细家庭状况,我只是辅导同学,我们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采纳互动互动模式,把英语学科的一周学问复习、思索了一遍,并做了一部分习题,这个班里倒数的女生表现特别好,我们一起提问、争论,她表现出思维灵敏、学习仔细、主动提问等优秀的学习特点,(.9xwang.com)效果特别好。家长当时始终坐在旁边,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大为舒心,因为她很少看到孩子有这种表现。我在思索,达到这个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心灵的作用,还是技术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作用,究竟哪一个起了关键作用?假如我一晚上跟家长谈训练、谈内心,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我们的内心唤醒,究竟是怎样发生作用的?书中讲到“只要我们略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留意和敬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顺的方式回应,是我们参加到给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遵守的老师职业规章,是否也有和一样的感受:“我发觉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在伦理意义上值得赞美,但非我心甘情愿所为。对一项非我倾心的工作,无论从外部代表的抽象标准看多有价值,它都会侵害我”。我信任,这是大多数一般老师的一种内心感受,但是我们却很忽视这内心的声音,任由这种侵害的苦痛损害我们,然后我们会最终把这种苦痛也加诸于同学身上。“老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召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的呐喊”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们越是学会倾听内心,就越会真实地感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