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心灵点滴观后感心灵点滴观后感(一)昨晚在《医事法》的课上看完了电影《心灵点滴》,感慨万千,一夜难眠。曾几何时,我也是特别怜悯患者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冷漠呢?记得实习的时候,我和闺蜜都曾不止一次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闺蜜甚至当时哭得比家属还难过。而现在假如再看到实习生为病人哭泣,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太稚嫩了”。我讨论生读的是神经内科,病房里大部分病人是脑梗塞,我每天去看他们时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来的时候大面积脑梗,半身几乎全瘫了,大部分肌肉肌力为0,只有个别的部分还可以微动,肌力为1,不过她的意识是清楚的。这样的病人多数来讲恢复得都不好,因为肌力为0,他们很难用上力,我只能劝慰老太太说,剩余活着的脑细胞可能还可以部分代偿这些第2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功能吧,现在最好努力活动这些还可以微动的部分,让它们刺激刺激脑细胞。而让我惊异的是,没过几天,老太太的脚竟然能动了!后来手也微微能动一点,于是我抓住机会每天鼓舞她进行功能熬炼,教她熬炼肌力,后来出院的时候,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达到3-4级,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告知她,后期还需要长期的熬炼,想站起来还是有盼望的,她和家属走的时候都特别快乐。后来再遇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我都以这个老太太为例,鼓舞他们。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病人也是脑梗半身不遂,当天来的时候心情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竟然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护士长听到动静还以为她欺侮我就抓紧跑过来看,我抓紧说没事就把门关上了。她主要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才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废人;我极力劝慰她,说年龄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功能熬炼而恢复得很好,她这么年轻,肯定可以恢复自理力量的!后来她通过功能熬炼,出院时是走出病房的,让我特别欣慰!和病人家属吵架的事我也干过,那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长期卧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每天护士都第3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很头疼给她扎输液,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经萎缩,血管也越来越细,以至于后来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护士可以扎胜利了,连护士长都不行。但是由于身体缘由,那个护士有一天被调到门诊去了,那里更加悠闲适于养病。她走了以后,我这个病人的输液就成了一个最麻烦的问题。我于是找家属谈话,盼望他同意我们给病人扎一个中心静脉插管,这样每天的输液问题就解决了。但没想到家属不同意,说既然还有人可以扎胜利,为什么不连续扎呢,为什么要做这项创伤更大的操作呢,人员调动是你们的问题,我不管!于是我和那个家属大吵一架,回到办公室还哭了半天。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想想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于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属赔礼,并心平气和地商议这件事,没想到家属竟然反过来向我赔礼,并痛快地同意了。我开头觉得很委屈,因为真心诚意为病人着想竟然家属会这么不领情,但家属向我赔礼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被理解的欢乐。毕业后我来到放射科工作,接触病人的机会不多。离开神经内科的时候,我的导师和师姐师弟们都艳羡我,说我以后再也不用接触病人了,真第4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好。当时的我很惊异,因为我在讨论生阶段从没觉得接触病人有什么苦痛的,我只是觉得经常对他们爱莫能助是最无奈的事。然而工作之后,我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影像资料,即使给病人打电话也只是为了多了解一点病情从而出一份更牢靠的报告,我对那些急迫想知道结果的病人越来越不耐烦,我总是说,我需要再认真看看,而且还有上级大夫要看的,现在不能告知结果,告知了也不精确。我们还有个岗位是“接诊医师”,负责接待来检查的病人,主要是对申请单过于简洁的病人补充病史,有时还需要查体,当然顺便就需要向他们解释检查的留意事项、造影剂的危急性等。我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候,发觉有许多病人都是带着怒火过来的,甚至有的人把对临床医生的满腔怒火转嫁到我们身上他们不敢得罪给他们看病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