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个体生物学元素无机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物体新课标 2010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教案(6)一、 知识网络本专题包括必修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知识线索:第一条主线:以生命的结构层次为线索。 第二条主线: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线索。能量的输入能量的传递能量的输出能量的流动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① 生产者① 食物链和食物 ① 生产者、消费 ① 传递方向①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生物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群体水平宏观生物学(生态学)同种总称环境最大(绿色植物)网者、分解者② 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② 光合作用 ② 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进行② 呼吸作用(有氧 呼 吸 和 无 氧 呼吸)③ 传递效率④ 能量金字塔② 生态平衡 ③环境保护④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 结论性知识要点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在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特点: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 K 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4.所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地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大约是 10%—20%。6.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2)循环往返。7.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8.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9.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