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数学归纳法教案

201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数学归纳法教案_第1页
1/3
201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数学归纳法教案_第2页
2/3
201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数学归纳法教案_第3页
3/3
第五节 数学归纳法一、复习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领会两个步骤的作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二、重难点:1、重点:领会两个步骤的作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难点: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命题,完成从 k 到 k+1 的递推。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析归纳四、教学过程(一)、(一)、谈考纲要求及新课程高考命题考查情况,促使积极参与学生阅读复资 P147 页教师点评,增强目标及参与意识。(二)、知识梳理,方法定位(学生完成复资 P147 页填空题,教师准对问题讲评)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归纳奠基 ( 或递推基础 ) ,第二步是归纳递推( 或归纳假设 ) ,两步缺一不可2、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其中包括恒等式、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整除性问题、几何问题等 3、重难点问题探析: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1)、没有运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问题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43131414141n错证:(1)当 n=1 时,左=右= 41 1,等式成。(2)假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那么当 n=k+1 时,211243131411])41(1[41414141kk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点拨:错误原因在于只有数学归纳法的形式,没有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即在归纳递推中,没有运用归纳假设(2)、归纳起点0n 未必是 1 问题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 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232nn 。点拔:本题的归纳起点30 n(3)“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问题 3:在数列}{na中,33,2111nnnaaaa,求数列}{na的通项公式点拨:本题有多种求法,“归纳——猜想——证明”是其中之一解析:,73,632121aa,93,8323aa猜想53na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 n=1 时,215131a,猜想成立用心 爱心 专心1(2)假设当 n=k 时猜想成立,则5)1(3353533331kkkaaakkk当 n=k+1 时猜想也成立。综合(1)(2),对 Nn猜想都成立。(三)、基础巩固导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nnn2)()2)(1())(12(31Nnn,从“k 到 k+1”左端需乘的代数式是( )A.2k+1 B.)12(2k C.112kk D.132kk [解析] 左端需乘的代数式是1)22)(12(kkk=)12(2k,选 B2、用数学归纳法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十五章 数学归纳法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