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5)【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不理解;二是对影响海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理解不清,判断不出寒暖流;三是对洋流的分布记忆不清。在海水等温线图中,数值向北方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数值向南方递减的海区位于南半球。图中海水等温线显然向北方递减,由 20℃递减到 10℃,该海区应位于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弯曲,就北半球而言,在暖流的影响下,等温线必然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必然向低纬凸出。由此可知,A 处有暖流经过,B 处有寒流经过。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是形成大渔场的理想海区,所以该海区的主要海洋资源是渔业资源。在太平洋中,寒暖流交汇只可能发生在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故图中 A 为日本暖流,B 为千岛寒流【答案】(1)北(2)暖 寒 同一纬度上,A 海区的水温比两侧高,B 海区的水温比两侧低(3)渔业资源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吸引了大批鱼群(4)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纠错心得】海水等温线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其变化规律可归纳如下:(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3)“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典 例 2 读某大洋局部图,回答(1)~(4)题。(1)若 AB 线是 30 度纬线,且分别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2)若 AB 线是 30 度纬线,则可能形成著名渔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若 AB 线是 60 度纬线,则此海域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4)若 AB 线是 60 度纬线,则该海域属于寒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错因分析】该题出错主要是因为对大洋环流分布的规律不理解,不能结合具体的大洋进行分析判断。若 AB 线的纬度为 30°,则图中的大洋环流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说明位于南半球,在太平洋中丙洋流为秘鲁寒流,在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