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6)易错点 23 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典 例 1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①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④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②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③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故第(1)题选 B,第(2)题选 A。【纠错心得】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背斜、向斜的区分不应只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而应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 典 例 2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 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寻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 处,探寻地下水应在 处。( 3 ) 如 果 修 建 地 下 隧 道 , 应 选 在 处 , 原 因 是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判断不清,不能根据岩层的弯曲、断裂、错动情况判断地质构造;二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理解不清(1)A、B 处为断层构造,C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D 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剩于地下水的汇集。(3)隧道一般开凿在背斜部位,岩层呈天然的拱形符合力学原理,同时工程难度较小。答案 (1)D C (2)D C (3)D 如果在向斜部位修建,将可能把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修建,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工程成本较低;岩层是天然的拱形符合力学原理。【纠错心得】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由于岩层天然的拱起、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背斜成为开凿隧道的良好选址;背斜岩层封闭,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