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课文阅读精彩表达”汇编【说明】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改革,带来的是诸多的良好效应,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下阅读课文的点点滴滴感悟,就是很好的证明。请看——一、诗歌阅读表达(一)苏轼《定风波》阅读精彩表达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走,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课文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④)人生风雨,催我成熟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叶田青“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短短的几个句子,却勾起我脑海的涟漪,思绪随着“料峭春风”飘回了我上初三时那段苦日子。曾记得初三两次月考的失败将我从天堂打进了地狱。那时,我只感到前途的黑暗、迷茫 ,阳光已远离我而去,那种心灵上的恐惧始终萦绕着我。心中的火熄灭了,整个人处于黑暗、痛苦中。独处时,时常望着天,想:天空的蓝是深远的,我的蓝是惨淡的。夜深人静时,经常从床上爬起来,对着天上的月亮、星星发呆,幻想着自己是一颗星,那该多好啊!在那之后,我一直都是在自暴自弃中混混沌沌地过着。细心的妈妈给我吹来了春风:尽力而为,只求无悔。简单的八个字,让我重新看到了“山头斜照”,重新点燃了心中的火炬。我看到了天的深蓝,碎碎的阳光又洒在我的手上、脸上。“回首向来萧瑟处”,感到自己的无能与可悲。无能,遭受到一点风雨便不知所措;可悲,为了一次的失败,却要放弃全部的努力。难道就不应有点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健康情怀吗? 人生因有风雨和晴天而精彩,否则,人生只是空有外壳而无内涵。所以豁达的对待“风雨”和“晴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升华了的人生。简评:对于诗歌的学习,我们常常停留在知人论世、破译意象和鉴赏探秘的层面,大谈诗歌如何如何,作者如何如何,其结果是诗还是诗,我还是我。其实古诗能千载流传。新诗能广泛流传,其一定有超越时空的人类所共有的某种因子。因此“寻求共鸣”应该成为学习诗歌的自觉意识。叶田青同学学诗的精明之处,正表现于此。在共鸣中,她与苏轼及其《定风波》可谓达到了零距离,促成了自己的不断成熟。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竹杖芒鞋”的确“轻胜马”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王开全 莫素珍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