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高考语文老舍、沈从文作品专题分析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分析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899 年 2 月 3 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7 岁进私塾,10 岁进市立小学,1913 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 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 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 3 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 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 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重视话剧创作,1939 年至 1943 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等。1946 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 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 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 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 1966 年 8月 24 日含恨自尽。祥子形象分析,用纵横结构人物分析法 祥子形象式一个个人奋斗的洋车夫形象。描写了城市如何吞噬一颗单纯的灵魂。一个破产的农民被“城市化”,却又最终被抛入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精神上受到了极度的璀璨与毁灭 祥子性格特点;堕落堕落道路上的演变过程就是“三起三落”的个人奋斗史祥子破产后,从农村流浪进老北京,他带着自己天真的梦想,想在这个城市中挣下自己的一份产业——属于自己的一辆车,这是他全部得指望和生活动力。祥子经过三年的卖力气,苦挣苦熬,终于有了自己的一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 武士的一颗徽章”。但是这辆车被抢走,祥子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打击,车子对于祥子,就如土地对于农民,拥有了,才是实实在在的。丢车,成为祥子悲剧的起点。祥子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而是变得比第—次更疯狂,更狠心,不仅是不抽烟、不喝酒,而且是不顾同行的笑骂和诅咒,拼命抢座;但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祥子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不得不回到了人和车厂,不得不和虎妞结婚,虎妞难产死去,祥子只好把用虎妞私房钱买的车卖掉,用来办理丧事。虎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