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高考语文写作训练(10)吴庆恒,昆明市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无儿无女,独居城郊,生活清贫。1985 年 11 月的一天,老人在翠湖边遇到了一群从未见过的“客人”——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觅食的红嘴鸥。此后连续 11 个冬季,老人风雨无阻,每天往返 30 多公里,步行去翠湖公园喂鸟。退休工资微薄,为了省钱给海鸥买食,老人节衣缩食,常常是灌一瓶茶水,带两个馒头,就去公园了,他也从不肯花 5 角钱乘公共汽车。红嘴鸥胸脯雪白,成群飞起来时就像无数的雪片在空中飞奔,“翠湖观鸥”成了冬日昆明一道迷人的风景线。1995 年,患病的老人,在他简陋的小屋里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一位拍摄过老人哺鸟照片的摄影家,把老人的照片放大后放在湖边的草地上。霎时间,海鸥聚集在老人的遗像周围,引颈长鸣,声震翠湖,观者无不动容。一些昆明市民自发地接了老人的“班”,坚持自费买食喂鸟儿,美丽的红嘴鸥也年年如期而至。在老人去世 10 周年时,人们自发提议、捐资,在湖边为老人修建了一尊青铜雕像。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 字。【写作提示】 本篇材料讲述了发生在昆明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海鸥老人”吴庆恒,一个十分普通的退休工人,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引颈长鸣的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深情。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因此,这则材料给考生提供了三个思考角度。第一个思考角度就是“人鸥和谐”,考生可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讲故事,写散文,发议论,均可。第二个思考角度,就是以“爱”为话题,谈人对自然的爱,人与人的爱等。第三个思考角度,则是一些昆明市民自发地接了老人的“班”,可谈“爱的传递”等问题。【佳作典例】石头唱歌的季节初春的天气,总是乍暖还寒。变化无常的气温让人们对棉衣还有依赖,但当某一天,你看到昏暗的墙角一株小草在寒风中倔强地破土而出时,马上就会意识到春天那无法阻挡的力量。对昆明而言,春天似乎是一个过于平淡的话题。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春天的到来只不过是日历上的一个符号而已。然而 2006 年的春天,翠湖公园一尊青铜雕像的落成,却让许多人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铜像雕的是吴庆恒,他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20 年前的一个冬天,当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飞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