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高考语文 写作训练素材(14)

2011高考语文 写作训练素材(14)_第1页
1/2
2011高考语文 写作训练素材(14)_第2页
2/2
2011 高考语文写作训练(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40 岁时才赴京城赶考。但两次都没考中,第三次才榜上有名。高兴之余,他提笔写下了《登科后》一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诗的后两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来,人们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概括出了“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在生活、学习中,有时确实不能“走马观花”,但有时却可以“走马观花”。你的体会呢?【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课间十分钟,你把橱窗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一个晚上就把一部长篇小说看完了,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去旅游,跟着导游,不一会儿就从这个景点跑到那个景点,这不是“走马观花”吗?如果不“走马观花”,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但是当你被某篇文章吸引住了,把它反复阅读了几遍,甚至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如果是“走马观花”,能行吗?于是,你便常常感叹,要仔细欣赏或观察一些事物时,就必须下马观花。因此,谈“走马观花”这个话题,考生可从肯定的角度去立意,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去立意,还可从既肯定又否定的角度去立意。【佳作典例】“走马观花”小议 庞小林“走马观花”,能看到什么呢?大概只能看清是红花还是黄花,是大花还是小花;至于是芍药还是牡丹,可能就难以看清了。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事物,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层,难以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收获则是肤浅的。《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对石钟山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郦道元以为是因它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而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从而认为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这些都是走马观花所得到的答案,所以许多人都怀疑它。而苏轼却不这样,他下马观花,月夜乘船来到石壁下探求答案,并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深刻认识。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所得到的收获是大不相同的,前者收获肤浅,后者收获深刻。读书也是如此,走马观花就难登知识的殿堂,难以攀登上科学的高峰。现在许多同学读书就是走马观花,一篇课文几分钟扫一遍,就丢开不理了,还称之为快速阅读;一道题,几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高考语文 写作训练素材(14)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