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记文化的内涵等相关知识 ,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和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激情参与,享受学习的快乐。二、学习重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作用【基础自学】一、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 : 文化特色 : 二、文化是什么1.什么是文化?它包括哪两个方面?例 2:何振梁先生说,“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无与伦比的最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是指( )A.思想、理论、信仰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C.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D.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例 1:【2011·安庆期末】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 符合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 C 错误;A、D 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三、文化的力量1. 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2. 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记忆)例 3: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 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例 4:(2010 年高考·江苏卷 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① 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