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风景这边更好包头西线游导游词风景这边更好包头西线游导游词石门风景区石门位于包头西北约15公里处的昆都仑河峡谷中,因两岸山峰高耸夹峙,中间流水潺潺,似乎一扇打开的门,故自古称之石门。昆都仑河古称石门水,河道宽敞平坦,南经秦直道可达咸阳,北出阴山可达大漠,史称中道。是阴山南北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沟通的通道。石门正处于这一条要道的咽喉之处,是兵家必争之地。石门风景区处于包头市昆都仑河畔的昆都仑水库地区,生态建设规模1035公顷,森林掩盖率64.7%,整个景区划分为扫瞄区、度假别墅区、东山景观区、游岛文化区,包括碧水景观、山峦景观、天象景观、植物景观、动物景观等,兼有维护生态平衡、欣赏游乐、疗养度假、会议及科普活动等多种功能,是国家3A级旅游区。石门风景区内有赵长城遗址、雁栖湖、拦河大坝、泄洪洞、溢洪道、翠屏山、陕北民俗村、小木屋度假村、蒙古包群等古今巡游胜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宏伟的防洪水利工程以及精良的消遣服务设施,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盼望您在时空交叉中感受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致结合。稒阳道昆都仑沟谷道在汉至北魏时期称为稒阳道,是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障,即此山也。其水自障东南流经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水又东经稒阳县故城南。这是《水经注》在叙述到黄河流经石门水时的一段记载。稒阳道起于汉代临沃城(即麻池古城)东,走昆都仑沟谷过石障经向蒙古高原。稒阳县(古城湾古城遗址)时属五原郡,县城于古石门水与黄河汇流四周,是当时昆都仑河谷谷道必经之地,是这条途径的主要枢纽,由于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就成为汉至北魏时期后套、大黑河流域平原地区出名的重要城镇,因此就以它作这条交通要道的名称,这就是汉至北魏时期闻名的稒阳道。西汉至北魏时期,从中原地区过山通往蒙古高原的交通道中,稒阳道地位非常重要。它与东道卢龙塞道和西道河西走廊伊吾塞道相比,在交通地理上处于阴山南北各道的中间位置,南来北往较为近捷而便利,故亦称中道、单于道。这条交通要道,远在先秦已经开拓和形成,在秦至北魏时期,成了一条主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要道路。两汉时期,稒阳道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汉族之间的重要交通干线,汉匈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经济贸易、文化沟通以及汉匈两族统治者之间的政事联系、军事活动,常常通过这条道路进行。例如: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汉武帝亲自率18万大军,从长安动身,浩浩荡荡,旌旗蔽天,迤逦千余里,经秦直道到五原,走稒阳道从石门障出长城,跃阴山,直登单于台,使匈奴再不敢过阴山而牧马。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恳求做汉婿,元帝准请。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胡汉和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就是由秦直道到五原转走稒阳道双双归单于庭的。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八部共议学习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蕃蔽。从今匈奴分为南北二部。章帝建初八年(83年),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八千人、马二万匹、牛羊十余万,款五原塞,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与耿秉各带四千骑与南匈奴一起兵出鸡鹿塞,邓鸿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破北匈奴于涿邪山,登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这几次闻名的历史大事,都足以说明两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汉时期稠阳道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昆都仑水库于1958年动工,1959年建成。拦河大坝高37米,长485米,总库容67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为5800万立方米。经过40多年的努力,在库区下游坝前和沿河岸,种植有各种树木3.8万株,并营造果园一处,现已成林。近年来,还移植云杉、油松等常绿树,爱护原有植被。库区备有大型游艇,库前小湖,备有多种小游船。近年来又增修了停车场、餐厅、商店等设施,乐观开展旅游服务工作。满目清秀的大自然风光,吸引着很多游客前往度假游玩。宗教旅游与生态旅游胜地梅力更风景旅游区游客伴侣们,山川秀丽的梅力更风景旅游区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