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怀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提倡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欢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宝。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怀和帮助他人。 为了解当今大学生助人为乐的状况。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助人为乐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 57.75%的人选择“常常参加”,有 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间或应付”,另外有 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舞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 58.63%的同学积极参加,还有 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 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篇二:大学生助人为乐品德调查报告 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对大学生助人的行为类型与助人方式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从而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以此报告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进一步地,通过将当代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及助人思想与传统的“助人为乐”思想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普遍价值取向。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以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学生为主,参加调查的还有部分大二、大四学生。 2.就“走在校园里,会不会接传单?”,69%的调查对象表示...